仲裁申请准备阶段
确定仲裁请求:根据劳动争议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想要通过仲裁达到的目的,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补缴社保等具体的仲裁请求,确保请求合理合法且有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收集整理证据:全面收集与仲裁请求相关的证据,如前面提到的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沟通记录等,对证据进行分类整理,编制证据清单,注明证据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信息,使证据清晰、有条理,便于仲裁委审查。
选择仲裁机构及确定仲裁时效:一般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原则确定具体的受理仲裁委。同时,要注意仲裁时效,通常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仲裁胜诉权,若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情形,需收集相应证据证明。
仲裁程序参与阶段
按照仲裁委的要求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立案资料,等待仲裁委立案审查,若立案成功,会收到开庭通知等相关文件。
在仲裁庭审过程中,严格遵守庭审纪律,按照规定的程序陈述案件事实、出示证据、回应对方的抗辩意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配合仲裁庭完成调查、质证等环节,尊重仲裁庭的裁决结果,若对裁决不服,在法定的期限内考虑是否提起诉讼。